乡村振兴中的档案力量——从中央一号文件看档案工作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5-02-26 14:48:00

2025年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将“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核心命题,涵盖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大规模返贫、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加强乡村治理以及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多个方面,共计30项重点内容。这一文件的出台,不仅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也为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e30e924b899a9016184fc58f69979740308f5c3.png

图/网络

PART.01
乡村振兴中的档案力量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支撑。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档案见证了国家的发展战略,承载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f31fbe096b63f624cdcc4f8f6c4898f71b4ca341.png

图/网络

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延续,到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再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档案的支撑。档案记录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档案也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在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PART.02
解读乡村振兴中档案工作的新使命

如何以档案之力服务乡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推动科技兴农?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档案工作在乡村振兴中赋予了新的角色和使命。

IMG_8946_1.JPG

图/涵妍档案 档案寄存托管库房


土地改革档案:确权与流转的“法律凭证”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文件再一次重申“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这一决策旨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农村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激发农民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信心。文件还着重强调了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规范化管理,旨在通过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进一步激活农村经济活力。

这要求档案部门一方面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土地承包信息的精准追溯与高效管理,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延期试点工作的档案记录准确无误、完整详尽,为政策实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为有效配合这一重大政策部署,国家档案局与农业农村部于2025年1月24日联合印发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档案管理办法》。这一管理办法的出台,不仅是对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深入贯彻,也是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具体指导。

QQ20250225-113252.png

图/国家档案局 规章截图 

另一方面,针对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入市交易档案体系,确保每一宗土地的流转过程透明公开、合法合规,有效维护农民权益,防止土地资源的非法侵占与滥用。

扶贫资产档案:从“阶段性管理”到“长效化监管”


文件要求“全面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建立统一登记台账”。这一举措旨在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间国家投入形成的各类资产底数,确保这些资产得到有效管理、合理利用和长期发挥效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档案部门需组织专业力量,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全面、细致、深入的资产清查工作,承载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和责任。这要求档案部门通过查阅历史档案、核对账目、实地勘察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一项国家投入的资产都能被准确识别、清晰记录,并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资产管理档案。在清查过程中,档案部门要注重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实现资产档案的电子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档案检索和利用效率,为资产的后续管理、监督和运营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支持。

涵妍智慧档案综合管理系统.jpg

图/涵妍档案 智慧档案综合管理系统

同时,档案部门还应积极参与资产清查结果的公示与监督,确保清查工作的公开透明。通过公开资产清单、接受社会监督等方式,增强资产管理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防止资产流失和滥用,保障国家利益和农民权益。

农业科技档案: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基石”


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涵盖生物育种、无人机作业、人工智能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针对这一要求,档案部门需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局,特别是在记录、保存与管理农业新质生产力相关档案资料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加强对生物育种技术突破、无人机智能农业应用案例、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创新等前沿信息的搜集与整理,确保这些宝贵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资料得到系统、安全地保存,为未来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

其次,档案部门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效能,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档案信息资源库,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快速流通与高效利用。这不仅有助于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还能为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及广大农民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推动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  

数字孪生-3.jpg

图/涵妍档案 馆房安全一体化数字孪生平台

后,档案部门还需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农业企业的合作,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共同探索建立农业新质生产力档案的标准体系与共享机制,促进知识共享与技术交流。此外,档案部门应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记录纳入个人档案,助力人才评价与政策补贴精准落地。

乡村治理档案:文明乡风的“记忆载体”


文件强调“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旨在全面促进农村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

在此背景下,档案部门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机构,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要求。

基层解决方案.jpg

图/涵妍档案 基层智慧档案室综合解决方案

一是强化档案记录功能。档案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文明乡风建设与移风易俗实践活动的档案记录工作。一方面,通过收集、整理、保存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档案材料,全面、真实、生动地反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与历程,确保传统村落、乡村文物的修缮记录得以系统归档,避免文化断层。另一方面,通过对高额彩礼整治、生态安葬改革等政策的执行过程档案的留存,形成可复制的治理经验,为未来研究与借鉴提供宝贵资料。此外,通过记录村级党组织工作(如干部任期考核),加强基层党建档案管理,强化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  

二是促进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在做好档案记录的基础上,档案部门还需积极探索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通过举办展览、编纂书籍、制作宣传片等方式,挖掘、传承、创新农村传统文化,将农村文明乡风建设与移风易俗的案例、感人故事广泛传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升乡村文化的软实力与影响力。

三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构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档案数据库,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便于社会各界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促进档案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PART.03
结 语 

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其出台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加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一政策框架下,档案工作不仅是历史记录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支撑。

涵妍档案作为智慧档案信息和安全管理服务商,深感档案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深重,将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档案工作的融合,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优化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智慧、安全、高效的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致力于引领智慧档案新发展,构筑档案安全新防线,为乡村振兴贡献档案力量。

Copyright 2021 hanyan archive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207号   沪ICP备2021016819号-1  技术支持:网站设计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